【麟祥微课堂 · 品质之区】解构品质市中的“精明之路”
| 招商动态 |2017-04-12
坐拥“两纵三横”金融商务圈,汇聚文化传承的老商埠区,但囿于城市建设规划用地局限等原因,市中区城市空间的发展存在多重挑战与困境。
攻坚克难,敢为人先,突破瓶颈。市中区发展轨迹中一向不缺乏破旧立新的气魄。以服务全市战略布局为己任,市中将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含提升式转变,让城市沿着紧凑、高效、可持续的方向发展。对标“精明增长”,谋划“多核发展”,市中区已在打造“国内知名、全省一流”品质之区的道路上加速阔步前行。
空间统筹规划绘就“产城融合”大格局
市中区坐拥280平方公里土地面积,但是城市规划建设用地线范围内只有70多平方公里。北部老城空间有限、载体不足,中部新区缺乏可供出让的大宗用地,可拓展延伸的空间越来越少。对此,市中区坚持“产城融合”理念,建立“指挥长-副指挥长-联络员+包挂单位”(3+1)管理层次,统筹推进北、中、南三大空间布局。
以城市有机更新为抓手,做优北部。今年,北部重点推进的棚改项目有5个,分别是城顶街、济南宾馆-中山公园扩建、房产大厦西侧、人大政协院更新、祥泰二期,共涉及1900余户。老城有机更新的关键在于“新陈代谢”,归根到底还是要靠项目,下一步将全力以赴加快项目建设。
以旧村拆迁建设为抓手,做强中部。根据市中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发展战略,未来5年,市中要向西部、南部扩展延伸,将王官庄、七贤、白马山、党家、陡沟5个片区作为未来拆迁改造的主战场。下一步将加快旧村拆迁力度和进度,力争今年全部启动剩余旧村改造。
以“三大功能”为抓手,做美南部。近200平方公里的南部是市中区的生态主载地,市中将突出服务城市、衔接南部、富裕农民三大功能,打造“望得见山、看得见水、留得住乡愁”的生态保护屏障、绿色景观走廊、都市农业品牌。依托玉符河景观风貌,培育打造产业与生态有机融合的生态农业小镇;加大惠农支农力度,建设一批环境优美、设施齐全、服务完善的新农村、新社区。
推动多核经济助推发展“加速度”
在全市“打造四个中心、建设现代泉城”中走在前列、争当排头兵,市中区将实施四大强区战略,把“精明增长”的思路转化为向科技要效益、向管理要效益、向人才要效益、向产业要效益。
市中区将继续加强与高校深度合作、打造科技创新载体、引导发明专利申请与授权、加大科技研发投入、营造创新产业氛围,牢牢抓住科技这个不竭动力,坚持科技引领之路,在科技资源整合、重点企业培育、科技成果转化上下功夫;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措施应对当前经济运行的紧迫态势,发挥优势、补齐短板,进一步提升市中区在全市的首位度;形成“引进一个人才、带活一个团队、催生一个产业”的链式效应,成立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,加强干部队伍建设,瞄准重要领域、行业,全力引进有带动作用的领军人才;发展多核经济,着力培育现代金融、信息通讯、大数据、智能制造等重点产业,进一步做大做强山东新金融产业园,建设信息通讯产业园,整合大数据产业联动发展。
聚力“招大引强”打造市中招商金字招牌
此外,市中区将继续立足“招大引强”,以“1+N”的招商架构,即招商引资工作组联合部门、把准加快发展的历史脉搏;继续立足“招大引强”,成立招商引资促进委员会,下设1个办公室(配备3个工作组)、5个招商组,并从领导层、实施层、督导考核层3个层面构建起工作推进体系,瞄准世界500强、国内百强企业,以财源增长为核心,兼顾就业、产业、品牌,着力培养市中元素,打造市中品牌。园区、街道、队伍或者区域,瞄准世界500强、国内百强企业,以财源增长为核心,同时兼顾带动就业、聚集产业的轻资产行业、企业,培养市中元素,打造市中品牌。
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,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,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。
